她们不是文学家,却咬文嚼字,不是历史学家,却博古通今,不是演讲家去旁征博引。她们是父母的女儿,却把贴心的小棉袄留给了当事人,是丈夫的妻子,却把主要的精力奉献给了案件,是孩子的妈妈,却用更多的母爱温暖了人间。
她们是纠纷的化解者,是感情的粘合剂,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他们犹如美丽的百合,清新淡雅,犹如铿锵的玫瑰热情洋溢,她们穿梭于乡间的笑脸,胜过闭月羞花,台下翻阅卷宗的倩影赛过沉鱼落雁。她们就是溪湖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综合审判联合党支部的女子审判团队,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柔情谱写着一段段司法为民的动人篇章,似屡屡轻风,栉风沐雨,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
一、五朵金花“跑泥地”,普法宣传进万家
焦裕禄同志有一句名言,“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如今,交通工具虽然越来越发达,传播手段虽然越来越先进,但做好基层普法宣传工作还离不开“跑泥地”的精神。基层一线是了解民情、获取信息,增强本领的第一课堂,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只有真正下到基层,去走到人民群众的身边去,才能真正的做到司法为民。我们的女子审判团队的法官石尹镜明、张雅玲,法官助理王红,霍颖,书记员石玥有的放矢的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开展了多次的普法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月份以来,她们走进田间地头,走进乡村学校,走进企业社区,走进医院银行...喧闹忙碌的市场有她们穿梭的倩影,安逸休闲的敬老院有她们谦逊温柔的目光,欢声笑语的幼儿园有她们辛勤普法的汗水。一份份普法资料被送到了老人、妇女、儿童的手中,一句句法条在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售货员口中回荡。专为老年人准备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被送到养老院的老人手中,专为儿童定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被放置在幼儿园最显著的地方,专为妇女准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被妇女同志了解认识。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类、继承类、个人隐私保护类等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在群众中广泛传阅。一次一次的普法活动,使得我们的女子审判团队对法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审判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法律的底色不仅是庄严肃穆,更多的是温情与担当。
二、走访法律职业共同体,促进辖区法律事业百花齐放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法律职业人员共同组成的,具有共同理想目标的特殊群体,它是法律知识的共同体,也是法律信仰的共同体。她们同受法学教育,同用法律语言,同循法律思维,肩负着共同的责任使命,但是她们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又各自有自己的角色定位,职权分工,权利义务,她们即互相尊重,又互相包容,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忠诚履职,聚是一团火,散似满天星,共同维护者我们辖区的法治天平的稳固。我们深知,为群众办实事,离不开各个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通力配合,因此走进她们,了解她们的为民措施,听取她们对我们的要求和评价,改进我们工作上不足,才能构建好我们辖区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才能共同推进辖区法治事业的繁荣。2021年6月间,我们的女子审判团队先后走访了辖区的本溪市溪湖区溪成法律服务所、本溪市河东法律服务所,倾听基层法律工作者对法院的意见和建议,走进本溪市溪湖区司法局了解法律援助中心的相关情况,记录了联系方式和联络地址,放置在立案大厅显眼的位置,为需要法律帮助和支持的群众略尽绵力。
三、走访生活困难老党员,党徽传递不变的忠诚与担当
溪湖头道社区的陶章同志今年82岁,是一名有5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像很多的党员一样,他把自己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从青葱到白发,在建党一百周年的特殊日子里,走进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送去年轻同志的关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生活的困难或许让他力不从心,但脊梁从未弯曲,岁月的洗礼或许会让他布满皱纹,但眼神依旧坚毅,病痛的折磨或许会让他眉头紧皱,但心中的热火不会熄灭。我们向他送上了一枚崭新的党徽,他双手接过,捧在手心,仿佛捧着自己刚刚出生的孩子,倍加珍惜,轻轻戴在胸前,仿佛回到了他刚刚入党的那个年代,那一刻他看见了年轻时的自己,我们看见了年老时候的我们,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岁月流转或许会改变很多,破旧的平方被高楼取代,稚嫩的小伙子变成了耄耋老人,但唯一不变的是多年来对党的忠诚和对这份使命的珍惜。
我们深知,民生连接着民心,更连接着和谐,连接着稳定,连接着百姓的幸福。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女子审判团队用她们的热情展现风采,用他们的睿智定纷止争,用他们温柔的话语化解着矛盾,让百姓身边的、眼前的、手头的法律难题,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着解决。厚植为民情怀,真正将百姓的疑难杂症,急难愁判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抗在肩上,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谱写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