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园地 > 法官札记
用正义法魂看待世间冷暖 以赤子之心见证家乡辉煌
作者:刑事审判庭  发布时间:2013-04-24 16:13:46 打印 字号: | |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陈虻

    不久前,拜读了柴静的新书《看见》,这本讲述她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书中她关于新闻的深度调查,对于事件原貌的真实呈现,以及不以某种特定的立场去偏颇假定,都深深的打动了我。

    柴静在本书中并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她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

    一个案件的审结与一篇报道的制作又何尝不是有着共通之处,法官是在法律的框架内,来往于事实与法律之间,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出最终裁判。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个社会事件的缩影,其审理过程也会不断经历犯错、推翻、疑问、重建。     书中,柴静记录了初到央视,白岩松和崔永元对自己的帮助及影响。白岩松的真,崔永元的善,裨益了柴静的美,工作中,领导与前辈的经验、阅历与职业素养奠定了你的格局。我不禁忆起刚刚迈出象牙塔的自己曾以为四年的专业法律学习可以让我在工作上毫无磕碰,还幻想多年的学生干部经历能够让我在处事时游刃有余。但真正进入角色才发现自认为充足的知识是那么的贫乏,原积累的阅历竟那样的苍白。是领导与前辈们手代亲传,用他们多年积攒的审判经验和沉淀的人生阅历把我扶上司法工作的前行之路。而我也真正领会到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所说的:“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她讲九年后,人们还会说“这是进非典病房的女记者”时,她常觉羞惭,但我从中感受到无畏与无惧,面对突发状况,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如何应对,以往的经历中也无迹可寻,这时本着一份探究的精神,只想真相,而不被未知的恐惧所牵绊,往往会让我们走得更远。正如年轻的我,在工作上出现失误时,前辈与同事们会在给予宽容及谅解的同时用诸多安慰的话语帮我宽心。但我知道,起初的磕碰与失误虽不可避免,但必须摆正心态,正视自己的不足,既不能回避责任,也不能逃避问题,理清责任是对人对事负责,寻求办法是及时亡羊补牢。只有把教训和经验铸成前行的船尖,当暴风雨再次袭来之时,曾经的不成熟会帮助我乘风破浪,最终迈向成功彼岸。

    柴静讲恩师陈虻是在职业上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性命,不能轻松地把它当成生存之道的人。成功的人不能幸福,因为他只能专注一个事,不能分心,必须全力以赴工作,不要谋求幸福。在应对不通一窍的业务时,在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时,在庭审排满整个星期时,在担当起各种不同角色时,我们会渐渐磨失工作之初对于这份职业的热情、专注与信仰,我们或许会淡忘作为一名政法干警,心系民情感知百姓冷暖、以法之名维护社会正义是永远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做的是时刻谨记,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对胸前的神圣法徽忠诚,中国的法治事业值得我们倾注对生命的全部热爱。

    作为一名工作在刑事审判庭的政法干警,无论是制售伪劣产品还是走私贩卖毒品,不管是贪污受贿渎职还是斗殴滋事伤害,我每天接触的都是最真实的社会问题。我知道优良的司法环境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而我能做到的就是“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立足本职岗位,以公正的审判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法律的权威,努力创建和谐司法,为家乡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定会看见更美好的家乡,更温暖的人间。

责任编辑:刑事审判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