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大雨,乡村的土路上聚积了大量的积水和淤泥。不时经过的车辆溅起水花和污泥,土路旁的堤坝上,一位青年人挨着一位老人埋头认真的书写着。青年人如此的专注,引来好多村民好奇的观望。
这位青年人是溪湖区人民法院的王德运法官。这位工科学士出身的青年法官,工作多年身上依然带着工科生的严谨和能吃苦的特质。从事审判工作五年来,王德运法官多次获得嘉奖和表扬,因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被选拔为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
开头的一幕是他到南芬区的柏峪村送达,他承办的一个案件联系不到当事人,他和书记员一起到当事人家去送达。没有找到当事人,却意外的遇到了当事人的父亲。老人开始很不合作,也许是受儿子的影响,对法官态度恶劣,声称他也不知道儿子在哪,什么都不知道,一概不管。王德运法官耐心的开导老人,给他分析利害关系、讲解法律知识,用朴实的语言打消了老人的顾虑。最终老人不仅同意帮助送达,还热情的邀请王德运法官到其家中吃饭。王德运法官婉言谢绝了,并感谢老人的配合。
基层民事审判法官的日常工作就是这样,琐碎而繁重。每天接触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法律知识匮乏,不了解审判程序,给审判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多阻碍。基层的法官们不仅要业务过硬,更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较强的亲和力,让当事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增强法律意识,最终服从法院的判决。王德运法官的这次送达不仅仅是一个程序的履行,更是一次普法的活动,村民们好奇的观望,使他们切身参与了一项司法程序的进行,听到了法官的讲解,相信对当地人的法律认知将会起到推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