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件快报 > 案件快报
“假日法庭”化纷争 便民高效促和谐
作者:彩屯人民法庭   发布时间:2010-03-08 11:10:00 打印 字号: | |
  2010年3月6日这一天是周末,理应清静的彩屯人民法庭六楼大审判庭,在上午8点30分却依然坐满了双方当事人。原来这是彩屯人民法庭的假日法庭正在开庭审理9起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的案子。

  事情是这样的:2008年11月,原告卢某、费某(辽宁昌图县人)等9人经同乡苑某介绍到被告刘某(建筑包工头)承包的工地做木工活,同年12月底完工后,他们拿到的不是自己应得的工钱而是刘某写下的一张欠条。刘某并未如期还款,事后9人多次找到刘某索要未果,此事在拖了一年之久后,9名原告将刘某告上了法庭。承办此案的孟法官考虑到本案涉及人员较多,且原告多为外地农民工,同时这9起案件又是一个普通的共同诉讼案件,结合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承办法官决定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以一场假日法庭的形式来化解这9起纷争。

  在开庭审理之初,双方当事人互不退让,庭上的气氛也异常紧张,这使庭审工作一度进入僵局,无法继续进行。为了使双方当事人先冷静下来,法官当即宣布休庭十分钟。借此之机,承办法官分别把双方当事人请到调解室做工作。当双方再坐在一起时,气氛开始有所缓和,法官开始在庭上主持调解,紧张的局势逐渐趋于好转,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约定被告刘某将在三个月内分两次把所欠的二万多元工钱还给9名原告。参与庭审的书记员以熟练的业务,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民事调解书制作完成并校对无误后,送到双方当事人的手中。就这样经过4个多小时的忙碌,9起案件最后以调解的方式结案了。先前互不退让的双方当事人,现已握手言和。当9名农民工拿到法院的调解书时,他们如同吃下了定心丸,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拖欠了一年多的工钱现在终于有了一个说话和着落。此时,已是下午1点多钟了,家住昌图县的原告费某见承办此案的法官和其他几位同志都还没顾得上吃午饭,于是忙从兜里掏出300元钱请大家吃口饭,而孟法官对此只说了一句话“用这钱给你们的孩子多买几本书,供他们好好读书吧”。随后,孟法官和其他几名同志将双方当事人送到彩屯法庭办公楼的门外,并与他们一一握手告别。

  这是溪湖区人民法院彩屯人民法庭,今年工作开展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假日法庭”。该法庭已定制:在以后的工作中,每个月都会利用2至4个周末,采用“假日法庭”的形式来审理那些老百姓最急需解决、案情较为繁杂、零乱的案件。通过“假日法庭”来拉近和老百姓的距离,增强便民的司法服务意识,提高办案效率,为老百姓打开心灵深处的方便之门,增进彼此间的了解,用实际工作来谱写“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和谐新篇章。
责任编辑:彩屯人民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