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我考入溪湖区法院,来到彩屯人民法庭上班。刚工作不久,就听分到石桥子法庭的同事说:他们的庭长兰叔给每个人配备了一个4G的U盘。我有些羡慕又感到疑惑,从大学到参加工作的这几年,1G的U盘陪伴着我已经绰绰有余,4G这么大容量的U盘,是不是有点浪费啊?
然而,现实生活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今年4月份,我院中层干部竞聘,兰叔成功竞得彩屯人民法庭庭长职位。他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就把我们几个年轻人召集到他的办公室,让我们围坐在电脑桌前,好像他的电脑里有什么宝贝似的。只见他熟练地打开电脑,插上U盘,点击对应的图标,电脑并没有立即响应,而是陷入了等待的状态。一个小小的U盘,能装多少个文件?竞让一台双核处理器的电脑花费这么长时间?我正想着,几十个文件夹立刻从显示器上闪现在我的眼前。一个容量为8G的U盘,竟然存储了4G的文件。兰叔一边继续点击着鼠标,一边向我们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兰叔的U盘保存了近3万份文件,包括刑事、执行和民事审判工作资料,存储着几百张溪湖法院的珍贵图片,记载着他的孩子保送到北京大学的全部资料和照片,以及他收藏的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文章近1万篇。这些文件,都是他用双手一字字从键盘上敲进去的。他的U盘,是知识的海洋,是电子版的档案。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不仅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更是一位优秀的法官。我仿佛看到他辛勤耕耘的汗水在汨汨地流淌。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民事工作资料”文件夹,那里面有174种常用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有269种民事法律文书样式,有近1000篇民事裁判文书。从文件修改的时间上看,这些文件都是兰叔在过去一年多民事审判工作实践中制作、搜集和整理的,还有他当年从事执行工作和刑事审判工作的文件。兰叔专注地看着这些文件,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神情。他说,U盘是我最好的伙伴,每天都随身带着它。在执行局工作期间,不论到哪个省市执行案件,只要带着U盘,就可以走遍祖国各地,走遍河山大川。因为几乎所有的常用法律、法规和法律文书,都能在U盘里找到。兰叔U盘里数以万计的文件,不仅见证了他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人民法官的历程,也见证了人民审判工作从繁重的纸笔书写中解脱出来,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脚步,更见证了一次次矛盾纠纷的平息、一场场恩恩怨怨的化解和一幕幕人间正义的回归。
除了工作方面的文件之外,兰叔还特意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电脑学习文件”。那里面记录着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电脑学习班的课堂笔记以及电脑常识和使用技巧。他说,他原来对电脑一点都不懂,但是,为了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使用电脑。他从零开始,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去问别人,直到自己弄明白了为止。他告诉我们,知识在于积累,一定要好好使用U盘。遇事多向领导请教、多向老同志学习、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这样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就在这时,我注意到兰叔时不时地扭动脖子,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后来才知道,他到了石桥子法庭以后,白天开庭审判,晚上回家写判决,经常熬到深夜。由于他超负荷地工作,在电脑屏幕前的时间太长,竟然患上了颈椎病,但是他却毫无怨言!
兰叔常说:彩屯法庭是全省的先进法庭,如果自己没有在石桥子法庭一年多的积累,根本不敢来到这里当庭长。这话乍一听,好像是他对个人能力的谦虚说辞,是他对法庭工作压力的感叹。但细细琢磨,则是一名学习型法官敢于面对挑战、敢于知难而上的宣言!在这宣言的背后,他的自信源于何处?或许,源于那U盘中存储的上万份文件;或许,源于案头那本越翻越厚的民事案卷;或许,是他心底那份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对人民利益的牵挂、对宪法和法律的尊崇!
兰叔只是全国三十三万人民法官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传达一种信息——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历史重任,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壮语豪言,我们所需要的是辛勤地耕耘,就像一个小小的U盘,在平凡的日子里,一点一滴地积累,不断地刷新自我,不断地丰富成长。而始终不变的,则是对公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