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近五旬的父亲领着二十五岁的儿子,在某建筑工地打工,他们辛辛苦苦,早出晚归,去不曾想在一天晚上收工回家的路上,突然灾难降临。在没有信号灯的交叉路口他们过马路时,一辆快速行驶的轻型货车将这位父亲当场撞死,儿子肝脾破裂多发损伤,属重伤,一处八级残疾,三处十级残疾,肇事司机负全部责任。原本幸福的家庭大厦突然之间倒塌了。死者的妻子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来到车主的单位理论,吵闹,并毁坏了一些财物,车主报案要求追究刑事责任。
面对这么一件案件,如何将民事赔偿问题调解解决难度很大。被害人家属要求对死者和伤者共计赔偿35万元。车主表示,我只同意将保险赔偿金赔偿给被害人,她毁坏我的财物我找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并要求赔偿;被告人的家属表示,对被告人怎么判没有意见,他经常惹事没有责任心,不顾家,判刑更好;保险公司同意按照保险合同理赔,能赔偿22万元。还有13万元的差距。庭前调解多次未果,开庭审理。庭审进行到中间,法警通知审判长,公安人员在法庭外,来传唤死者的妻子,庭后要把人带走进行讯问。怎么办?一个失去了丈夫,儿子也已残疾的弱女子,天都塌了,没有得到赔偿,虽然她有违法行为损坏了车主的财物,但是要是把她带到公安机关,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不行,一定要调解解决,调解一案,解决串案。审判长心中有了主意。庭审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完庭已经是十一时。庭后立即调解,不出审判庭。另一方面,审判长和公安干警交换了意见,希望他们综合事件前前后后的具体情况,慎重处理,法院也会尽全力化解矛盾。公安干警悄悄地撤离了法院。审判长开始了调解。
“作为车主,由于你雇佣的司机肇事造成一死一伤,你有不可推卸的赔偿责任,被害人几乎是家破人亡,而我们为什么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要换位思考,如果遭遇车祸的是你的亲人,你是什么心情,钱没了可以再挣,可是人没了,就永远的没了,你的补偿只是对生者的一点安慰,而她的悲伤、痛苦和艰难是金钱无法弥补的,你经营一家效益较好的企业,还在乎几万元的赔偿吗?对于她的过激行为,要去理解和谅解她,你如果坚持追究她的责任,于心何忍?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才是应取的态度,互不相让,何时休?……”
“作为被告人的家属,也应换位思考,由于被告人的过失,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后果,于情于理,都应赔偿,每个人处理问题的姿态,体现做人原则、品格,即使你不为被告人着想,也应为死者家属着想,爱心、良知不能缺失,赔偿了被害人自己心里也减少点愧疚,被告人内心多么希望早一天恢复自由,他获释后,一定会感激家人和社会,感激被害人家属的谅解,让他今后更珍惜生活和生命……”
经过庭前庭后反反复复多角度的、全方位的多次调解终于有了结果:车主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2万元,被告人赔偿2万元,保险公司赔偿22万元,车主不再追究被害人家属毁坏财物的责任,到公安机关申请撤案。
本案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案结事了,当被害人家属拿到全部赔偿款时,流下了辛酸、悲情、感激的泪水。审判长说,人的一生很不容易,不知会遇到什么困难甚至是灾难,要坚强挺得住,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去,唯有对生活的希望不能失去,遇到困难,可以来找我,也许我们能帮你,祝福你!
调解的故事很多,听我慢慢说。(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