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件快报 > 执行动态
把脉力求精准 执行不拘一格
作者:执行二庭  发布时间:2010-09-07 14:55:00 打印 字号: | |
  溪湖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全面排查案件、列出执行重点,集中一切执行力量破难案、清积案。工作中,执行人员在用足用活各种强制措施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执行工作新方法,如寄规劝信、张贴载有被执行人相关情况的执行公告等,找准“老赖”的赖账症结与弱点所在,促使“老赖”主动还款,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则执行公告执结一起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案

  2010年6月14日,被执行人杨某在亲友的陪同下,来到法院主动交清了3万元执行款。这是一起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执行案件,因为法院张贴了载有杨某相关情况的执行公告,“下落不明”的杨某于是就出现了,案件也因其出现而峰回路转。

  杨某今年才30岁,在打工期间,结识了同是老乡的孔某。俩人年龄相仿,性格脾气合得来,有共同的爱好,交往时间长之后,双方有一定的经济往来。多次借钱之后,应孔某的要求,杨某写了借条,注明了数额。后来由于工作调动原因,双方逐渐不再联系,最后杨某“消失”了。孔某经多次催讨无果,不得不诉至法院,审理期间杨某及家里人仍然不予理睬,法院经审理后缺席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杨某还是整年不回家,孔某则因长年在外地打工无法顾及,经多方寻找仍无法查知杨某下落。

  该案件承办法官依据所调查了解的情况及本案特点,经认真分析,发现被执行人杨某有“好面子”的弱点。于是,承办法官决定依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采取公告执行的办法,将该案件的相关内容及杨某的一些情况以书面公告的办法,张贴在被执行人所居住的村落及小区。目的是一方面敦促被执行人主动到庭,另一方面向社会悬赏,发动群众举报,迫使被执行人无处藏身。

  公告贴出的当天,就有群众向法院提供线索,同一天被执行人家属也一改以往不管不问心态,主动打电话到法院打听案件详细情况。慑于社会舆论的压力,被执行人杨某终于在第三天主动到庭将所欠款全部履行完毕。

  一封规劝信 执结多年老案

  2010年7月15日,当事人魏某在法院执行法官手中接过2万元执行款时激动不已,连声表示感谢,感谢法院将他多年来的心病一朝根除,平息了一起长达多年的纠纷案件。

  2005年10月某夜,边牛村王某与魏某,在方某家中喝酒,由于琐事王某把魏某打伤,王某希望私下解决,魏某没有同意。法院经审理后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2年,并赔偿魏某25000元损失。王某被送入监狱服刑后,觉得十分委屈,一直对魏某诉讼之事耿耿于怀。由于没有收入来源,服刑期间王某并没有赔偿魏某的损失。

  经了解,魏某家中人财两空,老的老,小的小,长期在外打工,生活十分艰难。而肇事者王某从监狱出来后,一直无固定的职业,家中人口多,负债累累,生活困难重重。并且被执行人王某主观上认为自己被判了刑,落了罪,思想上想不通,王某不愿赔偿。法院每年都要用传票传唤很多次,王某避而不见,长年家中“铁将军”把门,空无一人。 在此情况下,承办人员重新对案件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认为从“攻心”着手才能找出症结所在,于是承办人员认真书写了一封估计能打动被执行人的书信,对整个案情进行了评判,鼓励被执行人主动到法院来解决,与魏某和解。据后来了解,王某接到信之后,睡在床上辗转反侧,反复思考了好几天,觉得法官信中所写内容句句说得在理,是自己错了,愧对法律。不久,在亲友的陪同下,王某主动来到法院要求与魏某协商解决。

  承办法官见协商解决纠纷的时机成熟,就趁热打铁,找来魏某,在法官的引导下,王某与魏某回忆起了双方以前作为邻居之间友好关系,现场氛围顿时温和起来。此时,法官又提议双方应冰释前嫌,珍惜已有情义,从现实出发协商出可行的方案。在轻松气氛的影响下,双方最终放下了思想包袱,协商中魏某主动提出愿意放弃部分请求,即只要求王某支付2万元即了结此案,王某则表示一定想办法尽快付款,双方终于握手言和。之后,王某真的想办法筹足了款。案件全部了结时,王某、魏某还同声感谢法官为他们彻底化解了长达多年的怨仇。
责任编辑:执行二庭